《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是为了规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的条例。2023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7号)发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修订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形式,为了更好地保障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行了修订,一是强化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引导,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工作,将条例名称改为《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进一步凸显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器官获取和分配制度实行全流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从事遗体器官获取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开展遗体器官获取服务应该遵循的要求;三是加强器官移植技术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明确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从事器官移植应当具备的条件,严格准入管理;此外,完善了法律责任有关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器官捐献和移植领域的违法行为。
自今日起我们推出《条例》学习问答,供广大市民学习,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的大爱善行中来,让生命接力前行。 什么是器官捐献? 当一个生命不幸离去时,根据本人和家属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挽救他人生命,让生命得以延续。 如何表达捐献意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愿意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救治他人,可以到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填写并递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也可以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线上登记。登记完成后将获得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实体或电子登记卡。 如果您的捐献意愿发生改变,随时可以变更或撤销捐献志愿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