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厦门医学院辅导员郭林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厦门市第1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过程很顺利,带着温度的“生命种子”和一封郭老师的手写信将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信中,郭老师特地手绘了厦门街头盛放的三角梅,他说:“三角梅的花语是坚韧不拔、顽强奋进,希望这份活力和精神可以传递给患者。”
在医院见到郭林凯,刚入眼便是他阳光般的笑容。回忆起自己的大爱之路,郭老师思绪飘回到很久以前,在高中时他便有无偿献血的想法,但在成年礼前也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思虑,直至高考结束后的那个下午,一些生活中的片段突然触发了他内心深处想要去做点什么的想法,他决意为自己的成年礼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无偿献血,从那时起,他与人道事业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8年
大一的时候,学校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活动,郭林凯毫不犹豫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此后,他坚持定期献血。第一次献全血,第一次献血小板,每一次尝试都是他对奉献大爱的热忱体现。
2018年,还在考研的他第一次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来电。虽然高分辨未通过,但当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认真科普、讲解和他在网上了解到的相关经历让他意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世人想象中那般可怕,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为他人播撒生命种子的决心。
2020年
2020年,恰逢他的本命年。这一年,郭老师对爱心事业有了更深的感触。重视仪式感的他毅然决然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将其作为自己一份特别的本命年生日礼物。
2024年
2024年底,他再次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得知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表达捐献意愿后,便开始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刻意多加锻炼,保持健康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他倍感温暖。尽管家人会担心,但在郭老师的积极沟通下,他们明白这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事,都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所在学校和团队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校、院领导高度重视,为捐献创造有利条件,还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不仅帮助他进行心理建设,入院后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也都安排得规范又贴心。郭老师感动地表示,看起来是他在捐献骨髓,实际上包含了家人、同事、领导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爱心和奉献,让这件事变得更加有意义。
作为高校辅导员,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在校园中,他引导学生成长;在社会上,他用行动诠释了奉献与大爱。他所参与的人道事业,就像一场生命的接力与延续,给予他人新的希望,也让身边的人看到了爱与奉献的力量。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仅要关注自身成长,更要心怀他人,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他的故事,也在校园内外流传,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人道事业,传递爱与温暖。